走进位于柳州市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的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该公司是一家专门干桥梁转体施工设备、预应力机械研发生产及工程项目施工的企业。
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8日电题:柳州企业家热情参加地方治理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广西柳州市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的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该公司是一家专门干桥梁转体施工设备、预应力机械研发生产及工程项目施工的企业。
“我们的核心产品有智能转体球铰系统、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和智能张拉机器人。2024年,凭借自主核心技术,这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0%、70%和100%,稳居广西同行业首位。”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建强介绍道。
2007年,柳州泰姆为厦门市集美大桥提供100余台高性能张拉千斤顶,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全长8.43公里跨海大桥建设提供关键技术上的支持,打响了行业声誉。
如今,柳州泰姆已发展成为占地30亩的现代化企业,员工超百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6%。其创新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重大基建项目,更远销埃及、埃塞俄比亚、喀麦隆、越南等国家。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6000多万元,为柳州市柳江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工程建设领域,材料浪费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李建强敏锐地发现了痛点:传统张拉设备需要预留75厘米的钢绞线,造成极大浪费。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行业现状,2010年,初代设备试用后,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日夜奋战,2014年成功将张拉千斤顶所需预留的钢绞线厘米,有效解决材料浪费问题。
这项突破性成果迅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017年,柳州泰姆智能前卡张拉千斤顶荣获国家级桥梁技术及产品创新大赛“最佳技术及产品创新应用奖”。如今,这项技术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成为中国预应力技术的闪亮名片。
2021年,李建强带领团队再次实现产品创新突破,将传统多工序人工操作的智能前卡张拉设备,升级为电动遥控行走智能张拉机器人,实现了全程1人轻松操作,不仅大幅节省人力和钢绞线消耗,更彻底革新了传统手拉葫芦吊挂千斤顶的作业模式。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智慧梁厂建设项目,创新成果还入选2025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赋能,数智转型——基于智能张拉机器人在智慧梁厂全过程自动化及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柳州泰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截至目前,柳州泰姆吸纳19名柳江区本地员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柳江就业贡献力量。
作为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李建强始终将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他先后热情参加地方法规立法讨论,围绕“公共设施AED配置标准”“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保护”等议题贡献专业见解;提出“利用在建进德收费站实施改造”方案,得到柳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回应。因出色的履职表现,李建强2022年获评柳州市人大代表“履职之星”,成为企业家参与地方治理的典型。(完)